如果我是孩子,如果是我的孩子,我希望遇见怎样的老师?
来源 | 中国教师报
作者 | 刘俐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
小学,是基础教育的基础,小学是人生的基础。一年级, 是小学的基础。
我们说,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。对于孩童来说,两次为难的时刻分别是:
一次是从家庭向幼儿园过渡,从父母的臂膀走进老师的手边;一次是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,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转入以“科目”学习为主的小学。
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,如何做好开学攻略迎接一年级的家长们,迎接小萌娃们,我们的第一次相遇很有意义。对于家长来说,孩子进入小学,有激动,有欣喜,还有忐忑……对于小萌娃来说,有开心,有紧张,还有不知所措……
如果我是孩子,如果是我的孩子,我希望遇见怎样的老师?
班主任做好开学攻略的每一次准备是很有必要的,教师的专业可以稳定家长的情绪、增强他们的信心;教师的爱心可以温暖小萌娃的童心,激发他们想上学的积极性。
我想我们做到以下三点:家长会有爱,师生会有礼,同学会有情,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开学工作。
家长会有爱
携爱——给予家长会温度
用满满的仪式感开启第一次家长会。第一次家长会我们的仪式感始必须要有的,一份电子邀请函表达欢迎,一条温馨的信息表示祝贺,或者一次电话交流表示诚意,各种方式均可,表现出班主任的温暖有爱。
用温暖的氛围开启第一次家长会。可以在黑板上写上:以爱温暖,新的开启或者双向奔赴的爱等字眼欢迎家长。教室里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气球、彩带,体现新学期新气象的氛围。
用走心的细节开启第一次家长会。在家长会进行的过程中,要为家长准备便笺,便于记录重要信息,家长会结束可以准备一个“悄悄话”的小箱子,便于家长有一些个别特殊情况的交流,孩子如有身体(如不耐晒、不宜剧烈运动)或心理(如分离焦虑、易怒、自闭等)等特殊情况,不方便面对面讲的话,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更走心。
热爱——诠释专业的力量
用专业的精神传递教育理念。家长会上,我们不仅要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、课程特色,还要介绍班级团队教师的专业。我们可以提前录制小视频放在班级视频号上,让家长和孩子提前熟悉老师,还可以通过老师的自我介绍、才艺展示让家长在开家长会之前对班级的老师有一个大致了解。
用团队的力量传递教育信心。班级的每一个老师的亮相都很重要,成熟老师有数不清的荣誉头衔,在家长面前肯定能获得第一时间的认可,但是年轻老师也可以用自己对教育的热爱、活力满满的状态或某种专长来获得家长的认同。
用长远的规划传递教育策略。家长第一次走进班级,第一次听到班主任描绘班级的美好蓝图时会有许多欣喜,那是一份班主任及其团队为孩子成长的六年制定的动态的成长规划,那更是一份班主任回赠家长殷殷嘱托的最好证明。
真爱——关注人人的行动
以真诚之心获得家长的支持。在家长会上要告诉家长家校沟通的原则是尊重,解决同学之间矛盾的密码是换位思考,支持老师的行动是信任。
以平等之心关注孩子的感受。班级座位一周一次轮换,考虑到孩子的身体情况、性格特点等,班级路队长根据学号轮流,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担任路队长,举班牌。
以父母之心关注个体差异。行动缓慢的孩子多一些耐心,性格急躁的孩子多几次拥抱,内向沉默的孩子多点陪伴,饮食有过敏的孩子要记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,在集体午餐的时候需要提供特别的餐食等。
以理解之心缓解家长的焦虑。家长会后,可以在班级群里提前一天提醒第二天的入学注意事项,例如进校时间、课程安排、午餐、放学时间等,尽可能在班级群分享每一个孩子的照片,确保家长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开心上学。每天送走孩子后,对于孩子们一天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,多表扬、多鼓励,让家长看到希望,拥有信心。
师生会有礼
有仪式的儿童礼节让孩子们开心上小学。
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,送给他们第一声问候。在孩子们来到班级之前,班主任可以通过跟家长前期的情感链接拿到孩子的照片,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,在孩子们进入班级的第一时刻叫出他的名字,班主任和孩子顿时会消除陌生感,带给孩子的是满满的幸福感、妥妥的心理安抚。
为每个孩子做一张留影,送给他们第一份礼物。进入教室,用拍立得相机给小朋友在教室最中间拍一张“我上一年级啦”打卡照,马上送给他(她)。孩子们拿着这份特别的礼物,一定会开心一整天。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天,给每个孩子一张留影,待到小学毕业时,重温这些照片,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,一定是意义非凡。
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标记,送给他们一份安全感。为每一个来到班级的孩子准备名字牌,上面有班级、名字、学号。那是他们的专属徽章,走到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,都可以根据名字牌的标识找到班级。在课桌上为孩子们准备名字牌,便于任课老师第一时间可以叫出孩子的名字。
让孩子带上自己陪伴玩具。孩子进入班级可以带一个陪伴玩具,有的孩子会带玩具、布偶,还有的是睡觉时的小毛巾,这是孩子们进入陌生环境中很重要的情感依赖,那是家的感觉,也是爱的陪伴。
为孩子们设置干杯时刻。一年级的孩子都会带水杯到班级,我们可以将水杯摆放在教室里的生活区,还可以用小木棍记录孩子的喝水次数,还有每天由班主任发起的干杯时刻,督促孩子们不要忘记喝水,我始终认为,一年级孩子的生活是大于学习的,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。
有规范的儿童礼仪让孩子们适应上小学。
用朗朗上口的儿童礼仪规范孩子们的行为。孩子们如何排队?如何上下楼梯?如何用餐?如何提问?回答问题几分音?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是需要口令来规范的。
例如:出校门
师:集合排队
生:快静齐
师:立正!
生:头正身直!
师:向前看齐!
生:对纵队!
师:向前看!
生:1、2 !
师:出校门
生:安静有序路队齐 挥手微笑说:再见!(同学相互)
(在校门口)
同学(老师):同学再见!
生:(微笑、挥手)老师再见/同学再见!
例如:分贝手势礼
入室即静—认真倾听 0分音;
课间休息—轻声耳语 1分音;
活力课堂—小组讨论 2分音;
晨读宝贵—齐声朗诵 3分音;
积极参与—举手发言 4分音;
精神抖擞—集会回应 5分音……
同学会有情
大手牵小手的友情。 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来到一年级做学生义工,一对一结对子,从进校门那一刻开始,哥哥姐姐就要牵着弟弟妹妹的手,让他们找到教室、卫生间、医务室。
还有一个特别的欢迎仪式,哥哥、姐姐大手牵着弟弟、妹妹的小手在学校的大操场走红毯,戴大红花,全校用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一年级的小萌新们,在这一年的时间里,大哥哥、大姐姐任何集会活动都是跟自己牵手的弟弟妹妹在一起,不分开。
在我们的小幼衔接课程中,孩子的环境适应,聚焦一个词——安全。我们希望孩子们的适应是循序渐进的,第一周目标能够找到教室(座位、储物柜),找到厕所、饮水机。第二周目标能够找到操场、功能室、医务室。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大手牵小手的课程辅助达成的。
之前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:我们班的一个孩子鞋带掉了,当我弯下腰给他系鞋带的时候,他一溜烟跑了,他对我说:“浩浩哥哥给我说过的,如果鞋带掉了,去二楼找他,他要帮我系鞋带,还会教会我怎么系。”你看,孩子们这样的情感依赖是多么有意思,不仅适应了环境,心理适应更胜一筹,更是在这个过程实现了交往适应。
同桌对对碰的真情。 第一次和不熟悉的同学成为同桌,这对孩子的心理适应是比较大的挑战,所以我们一年级的座位都是围坐的形式,跟幼儿园大班差不多,一桌有四五个小朋友,那么第一天上学,至少就可以认识四五个朋友。
在老师的组织下,我们可以制作名字牌,交换名字牌,还可以制作班级树,把全班同学的名字、老师的名字都放在一棵树上,让所有孩子都能对班级产生认同,有归属感。集会、放学路队都是同桌牵着手一起,我们会有“好朋友,手牵手”这样的口令让同桌随时都在一起,第一天的同学会,每个孩子至少都可以认识几个朋友,交到一个好朋友,这些让他对第二天的上学充满期待。
新学期即将到来,一年级的班主任们,我们和家长、孩子的第一次相遇,你们准备好了吗?
教育是一场双向的奔赴,她一定是以“爱”为前提,以信任为基石,更是以专业生长为动力,那么回到最初我的那个问题:如果我是孩子,如果是我的孩子,我希望遇见怎样的老师?
希望每一位班主任带着这样的追问开启自己的开学准备工作,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,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。
PS: 关注中国教师报视频号,8月23日的直播回放里,可以看到这一内容的视频讲座,更为详细哦~
感谢阅读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
欢迎【关注】&【转发朋友圈】
来源 | 中国教师报
作者 | 刘俐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
编辑 | 皮皮兵不皮